01
向民營院長索賄456萬元一衛生局副局長被判10年
曾向21家醫院所要賄賂,一衛生局副局長被判刑了!
近日,遼寧鞍山海城市法院披露了這樣一則信息:
曾經擔任遼寧鞍山海城市衛生局(后相繼更名為:海城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海城市衛生健康局,以下統稱:海城市衛生局)醫政科科長、副局長等職的唐輝,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審批,從21家醫院的投資者或經營者處收受賄賂,被認定為受賄罪,處有期徒刑10年;另判其犯洗錢罪,處有期徒刑6個月;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百一十萬元。
檢察院的起訴和海城法院的判決認定顯示,截止2022年7月5日被海城市監察委員會留置,唐輝已從21家醫院當中收受賄賂超500萬元。
其中,**多的款項來自一家名叫“海城市寧心醫院”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唐輝為審批其建成精神病專科醫院,向該院院長董長忠索要寧心醫院30%的干股,并累計向其索要人民幣約456.74萬元。
此外,唐輝還收取了海城弘寧精神病醫院等其他20家醫院投資者或經營者的賄賂共計62萬余元。
據了解,海城市寧心醫院成立登記于2011年10月。在寧心醫院自家的官網介紹中,該院創建于2001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編制床位200余張。
2011年12月,該醫院經海城醫療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成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2013年,又被批準為城鎮醫保定點醫院。
而唐輝向寧心醫院院長索賄,就是從2013年開始的。
在檢察機關的起訴和法院的判決認定中,唐輝前后共有八次索賄:
一,2013年上半年,時任海城市衛生局醫政科科長的唐輝以要運作當副局長為名,分兩次向董索要人民幣共計40萬元,后唐輝將此錢款交給親屬為其運作。
二,2015年2月,唐輝以年底走訪為由,向董索要人民幣20萬元,后唐將該錢款轉給其妻用于購買位于海城市茂澤園門市房使用。
三,2015年8月,唐輝在以其妻名義購買海城市同勝廣場一商鋪過程中,向董索要人民幣89.7353萬元,用于支付該商鋪房款。
四,2016年12月,唐輝以到北京看病為由,向董索要人民幣10萬元,所得錢款用于其個人及家庭花銷使用。
五,2018年2月,唐輝以其次子唐浩洋去美國留學需要交納保證金為由,向董索要人民幣50萬元。
六,2019年3月,唐輝一親戚以資金周轉為由向唐借款。唐輝促成董出借給該親戚1100萬元。后在唐輝以其他理由向董索要錢款時,董表示愿將出借的1100萬元中的100萬元送給唐輝。2020年7月,唐輝以次子唐浩洋留學用錢為由,向親戚索要董的借款,得到了70萬元。
七,2020年1月,唐輝又一次以次子唐浩洋留學需要費用為由,向董索要人民幣50萬元。
八,2021年2月,唐輝以為長子唐浩森籌備結婚為由,向董索要人民幣100萬元。這100萬元中,唐輝拿出48萬元用于為長子唐浩森購買車輛及彩禮支出使用,40萬元轉至次子唐浩洋賬戶,另有12萬元存于唐輝親屬賬戶中。
至于唐輝給寧心醫院院長提供的便利,主要包括:違規審批該醫院為精神病專科醫院,在醫療糾紛、定點評殘、農合報銷、日常監督檢查等方面大開后門等。
有醫療投資行業的人士表示,開辦精神病類專科醫院的優勢一方面標表現在精神類疾病基本都是“慢病”,單個患者的治療周期和醫療支出都很長;另一方面,很多精神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看護,看護方面的盈利可觀。因此,精神病專科醫院一直深受投資者歡迎。
不過,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截止2021年年底,非公立精神病醫院的數量已達到1352家。此外,行業中也有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巨頭早已于2015年成功赴港上市,辦好一家醫院還需面臨更多挑戰。
02
醫療糾風還會更加嚴格
今年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
《通知》中也提到了要劃清“紅包”回扣問題紅線,以及整治行業管理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包含違規干預行業的設置審批,包括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及醫美、口腔等醫療機構和診療科目等事項。
“民營院長俱樂部”發現,民營醫院與“賄賂”有關的違規行為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4類:
1、引流患者來院手術,給予感謝費;
2、轉介患者,給予感謝費;
4、通過賄賂,加快醫療機構審批;
5、通過賄賂,搶奪交通事故傷員。
這些問題從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能反映出民營醫院正在面臨的客源難題和過審難題。雖然目前“備案制”讓民營醫院審批變得更加方便了,但從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來看,醫院審批或許還要進一步暢通。
不僅如此,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之間的合作渠道也需要進一步暢通,正規合法的合作變多了,醫生陽光收入變多了,“好處費”的現象很有可能會隨之減少。
對于民營醫院來說,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通過正規方式爭取合作,用口碑換來患者,是必由之路。面對越來越嚴的糾風檢查,我們也應當提高警惕,及時優化制度條令、及時自查整頓,檢查內部有沒有不法現象,同時強化對醫院工作人員的法律培訓,進一步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