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微博話題“醫院檢查互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登上了熱搜。
事實上,醫院檢查互認也是多位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介紹: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指的是對超聲、X光等檢驗結果所形成的客觀數據和影像的互通互認,而非對檢查檢驗報告和醫生開具報告的互認。國家衛健委很早就提倡開展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但目前不同區域間存在較大差距。
對此,她建議高度重視,以質量安全為保障,建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統一標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一些復雜疾病,該做檢查的還是要做檢查,但結果能互認的一定要互認;搭建電子病歷平臺,以電子病例全面鋪開為基礎,形成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以電子病例全面鋪開為基礎,形成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杰也關注到了相關話題,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臨床上碰到大量的異地就診的病人,檢驗報告都是來自其他城市。“隨著醫療同質化發展,異地的檢查完全可以做到同質化,不同醫院之間能夠相互認同。”他希望衛健委、主管部門以及各大醫院推動醫療檢查結果互認,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來解決患者看病難、就醫難。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張俊杰注意到,他這次特別關注并呼吁的“檢查結果共享互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舉措,這令他非常欣慰。
報告提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完善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制度。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原黨委書記王笑頻委員表示,醫保跨省結算有效解決了參保群眾異地就醫“跑腿墊資”的難題,下一步建議統籌疑難病、罕見病的醫保報銷政策;繼續支持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讓群眾看病、報銷少跑腿。
“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相互認可,避免了重復檢查和資源浪費。”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云委員說,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還存在一些“堵點”,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打破數據壁壘。
(文章來源于HC3i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