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正式開幕,10項重大科技成果于今日上午重磅發布。
其中,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聯合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構建了“北腦二號”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腦機系統。 據悉,該系統基于自主研發的高通量柔性微絲電極、大通道數高速神經電信號采集設備,能有效支撐高效運動想象神經編解碼的開發,電極性能參數世界領先,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獼猴對二維運動光標的靈巧腦控。該技術難題的突破,為更自然、更靈活的新一代神經假肢的開發等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由北京市財政和中關村發展集團出資成立。此前開發的聚焦半侵入式采集腦皮層電信號的“北腦一號”,已完成核心部件研發和動物實驗驗證,正在開展臨床研究。據介紹,“北腦一號”將在運動與語言障礙的功能替代與康復等方面,為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方案。 和“北腦一號”不同的是,“北腦二號”開發的是侵入式的入腦電極。 電極,相當于一個“傳感器”。植入腦內,“讀取”腦電信號,其性能決定著捕捉腦信號的數量與質量。 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李園向媒體介紹,“北腦二號”采用的柔性材料生物相容性高、無細胞毒性,能在電極絲上做出大量觸點,通道數高,信號捕捉能力強。 近距離觀察,這個電極又小又薄,牽出的電極絲直徑只有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絲上布滿大量觸點,需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這一設計能極大降低對腦組織的損害,延長捕捉腦電信號的時間。 “它的有效通道數、長期穩定性,均達國際領先水平。不同于硬質電極,柔性微絲電極植入獼猴腦內一年后,仍能精確采集到腦電信號。”李園說。 算法,相當于一個“翻譯官”,把大腦意圖精準解析出來。“北腦二號”應用的算法是國內自研,能在大腦皮層神經活動與運動參數之間建立精確映射。 李園說,目前,國家高性能侵入式腦機接口全鏈路打通的系統不多,“北腦二號”實現了全鏈路的核心技術和部件的自研。 “腦機接口比拼的是安全、穩定、有效,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說,腦機接口鏈路長,涉及電極、芯片、算法、軟件、材料等多環節,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 附:10項重大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一:《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 【發布單位】工信部、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 重大科技成果二:用“芯”加速AI——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 【發布單位】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 重大科技成果三:業內矚目精彩紛呈—人工智能取得系列成果 【發布單位】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重大科技成果四:駕馭激光的利器——轉角氮化硼光學晶體原創理論與材料 【發布單位】教育部、北京大學 重大科技成果五:構筑量子計算“實用之路”——量子云算力集群 【發布單位】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 重大科技成果六:綠色能源的強大引擎——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完成總裝 【發布單位】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重大科技成果七:來自開源的“芯”貢獻——第三代“香山”RISC-V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 【發布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 重大科技成果八:基因改良護航糧食安全——農作物耐鹽堿機制解析及應用 【發布單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重大科技成果九:拓展“心有靈犀”的邊界——“北腦二號”智能腦機系統 【發布單位】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 重大科技成果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取得系列國際領先成果 【發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