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印發《2023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相關部門,根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指標數據,對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了監測分析,形成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各有關醫院要認真落實《意見》要求,扎實推進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工作,做好本轄區監測指標數據的對比分析,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公立醫院的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
2023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一、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2023年度,全國共2168家三級公立醫院(不含中醫)參加績效監測(綜合醫院1588家,專科醫院580家),與2022年相比,新增醫院90家,因合并、降級、撤銷等原因退出的醫院34家(見圖1)。
圖1?2023年度參加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醫院情況
監測分析顯示,通過連續6年的引導,三級公立醫院公益性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功能定位進一步落實,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更加規范,持續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一)公益性運行機制不斷健全。
一是收支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29.59%,較2022年提升0.94個百分點;輔助用藥收入占比(0.62%)和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24.86%)分別下降0.03和3.22個百分點(見圖2)。
圖2?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輔助用藥收入及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情況
二是藥物配備更加合理。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59.48%)、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96.30%),分別較2022年提升1.40個和0.13個百分點。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選藥品完成比例分別為89.71%和96.11%,較2022年增加4.06個和1.95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集采藥品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見圖3)。
圖3?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及國家組織集采藥品使用情況
三是醫院人員經費占比逐步提高。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員經費占比為39.18%,較2022年提升0.13個百分點(見圖4)。
圖4?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人員經費占比情況
(二)功能定位進一步落實。
一是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三級醫院向醫聯體內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機構下轉患者達3137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31.40%(見圖5)。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接受對口支援醫院和醫聯體內醫院進修并返回原醫院獨立工作人數占比分別為11.51%和31.77%,較2022年提高0.48和1.71個百分點。
圖5?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下轉患者情況(萬人次)
二是臨床診療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四級手術比例保持穩定,微創手術占比提升0.14個百分點(見圖6)。病例組合指數(CMI值)中位數0.88,其中省級及以上醫院CMI平均水平為1.14,較2022年的1.10略有增加,北京、上海等省份CMI值增長相對較快。與此同時,全國83.27%的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了日間手術,較2022年提升3.70個百分點,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為16.40%,較2022年提升2.23個百分點,醫院開展日間醫療服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圖6?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開展情況
三是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0.73%,較2022年變化不大,Ⅰ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分別為0.02%、0.002%,較2022年分別下降0.02個、0.014個百分點,均穩定在較低水平。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達99.31%,較2022年提升0.58個百分點。98.24%的三級公立醫院參加了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工作,較2022年提高0.70個百分點。國家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和合格率中位數分別為99.03%、98.47%,較2022年分別提高3.53個、0.50個百分點(見圖7)。大型醫用設備使用與管理愈加規范,檢查陽性率穩定在89%左右。
圖7?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和合格率情況
四是合理用藥水平進一步提升。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4.02(見圖8),86.65%的三級公立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符合國家要求。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點評出院患者醫囑比例分別為19.30%和23.42%,較2022年提升0.97個和1.34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合理用藥水平提升。
圖8?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情況
(三)醫院運營管理更加規范。
一是醫療服務效率穩步提高。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為67.72%,較2022年增加6.67個百分點,平均預約等待時間保持在20分鐘以內,病床使用率為88.49%。三級公立醫院通過流程再造,建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進一步強化"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診療為鏈條"理念,以多學科協作(MDT)為基礎,探索專病中心建設,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持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二是運營管理體系逐步健全。2023年,全國78.42%的三級公立醫院設立了總會計師,較2022年提高0.84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持續加強以業財融合為核心的運營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全面預算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績效管理為工具、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運營管理模式,推動三級公立醫院內部流程管理精細化、規范化和信息化,以高水平經濟管理支撐保障高質量發展。
三是信息化支撐水平邁上新臺階。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4級及以上占比為87.99%,較2022年提升4.96個百分點(見圖9),其中實現全流程醫療數據閉環管理,高級醫療決策支持(6級)的醫院占比達2.36%(51家)。三級公立醫院大力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為探索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提供堅實保障。
圖9?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情況
(四)持續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一是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總量穩步增長,達到314.05萬人,其中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醫務人員比例為19.87%,較2022年增加0.78個百分點(見圖10)。麻醉、兒科、重癥、病理、中醫、感染性疾病科醫師總數分別為5.34萬人、6.50萬人、2.32萬人、1.78萬人、6.86萬人、1.82萬人,較2022年均有增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此外,三級公立醫院注冊護士為170.82萬人,較2022年增加5.94萬人,醫護比保持穩定,護士隊伍持續壯大。
二是人才培養取得積極成效。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學人才培養經費投入總額較2022年增長11.32%;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接受教育教學培訓占比為45.06%,較2022年提升1.73個百分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收完成率93.33%,較2022年提升9.63個百分點;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為91.44%,較2022年提升0.55個百分點。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23年,省級及以上三級公立醫院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為303.42萬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省級及以上三級公立醫院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經費保持明顯優勢,湖南、安徽、四川在超過全國均值水平上實現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有19個省份的科研成果轉化金額較2022年有所提高,浙江、上海、北京、云南、湖北、江蘇的科研成果轉化金額明顯高于其他省份,天津、貴州、吉林、湖北等省份科研成果轉化金額增長較快。
圖10?2021-2023年三級公立醫院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醫務人員比例情況
(五)滿意度持續提升。
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3.95分、95.42分,較2022年提升5.16分和2.58分。門診患者滿意度在掛號體驗、醫生溝通、護士溝通、環境與標識、隱私、醫務人員回應6個維度全面提升;住院患者滿意度在飯菜質量、出入院手續及信息等維度提升較大。醫務人員滿意度86.23分,較2022年提高2.56分,其中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山東位居前五位。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區域協調與連續協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023年,華北、華東地區三級公立醫院的四級手術占比較西北、西南地區高約5個百分點;西北地區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為57.28%,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3.84%);青海、兵團等省份收治的患者疑難復雜程度相對較低(CMI值分別為0.84、0.86)。
(二)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健全。
近5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護比維持在1:1.5左右,其中西藏、新疆醫護比低于1:1.25,部分醫院因地理位置、編制、薪酬福利等問題,導致人才引進困難、人才流失嚴重、人員結構失衡。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為73.84%,較2022年下降4.04個百分點。
(三)醫院內部管理理念與科學化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三級公立醫院對人、財、物、技術等精細化管理重視不夠,部分三級公立醫院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輕視成本控制和運營管理,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是信息化支撐能力不足。2023年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整體邁上4級新臺階,但醫院內部各應用系統間"信息孤島"現象仍然明顯,信息系統建設仍不能有效滿足醫患需求,需要加強數據資源共享與應用,為醫院科學化管理提供有效數據支撐。三是全流程服務體驗有待提升。在診療環境、就醫流程、醫患溝通、后勤服務和就診連續性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改善空間。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持續開展績效監測工作。
地方各有關部門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持續開展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工作,充分運用績效監測開展以來積累的數據資源,查找和破解當地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難題,指導公立醫院加強經濟運行管理,嚴控超規劃無序擴張。指導醫院合理配備使用醫保目錄藥品,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建立健全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和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使有資質、有能力、有良好醫德醫風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逐步得到編制保障;及時反映成本和技術變化,把臨床中驗證成熟的新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定期評估、動態調整、有升有降、小步快走。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決定機制,合理調控各級各類醫院間收入差距,醫院內部分配兼顧不同科室之間的平衡,推動不同醫療機構、不同科室、不同崗位薪酬更加合理,進一步夯實公立醫院公益性基礎,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二)以基層為重點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地方各有關部門要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深入貫徹"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建立完善健康優先發展的規劃、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總結和推廣以三明為代表的一批典型地區的醫改經驗。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教協同提升衛生健康人才能力,暢通上下轉診渠道,不斷改善醫療服務,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系統連續、公平可及的衛生健康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落實分級分類監測,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各省(區、市)和兵團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切實落實屬地化管理責任,在國家監測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持續開展省級年度監測,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別醫療機構設置不同指標和權重,提升監測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醫院要認真分析績效監測指標數據,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不斷提升公立醫院的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