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云龍9日對記者表示,當前醫療器械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產替代趨勢日益明顯。他強調,AI在提升醫學影像處理效率和診斷精度方面有巨大潛力。
記者當日了解到,2025“智健影像·引領未來”AI賦能醫學影像技術發展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以“智健影像·引領未來”為主題,聚焦AI賦能醫學影像的前沿應用、產業前沿技術、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深入探討醫學影像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醫學影像技術的突破從來不是單一領域的獨角戲,需構建‘政產學研醫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共同體。”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吳韜表示。上海市醫學會醫學影像技術專科分會會長路青深入分析了AI在醫學影像技術發展中的現狀,并指出,當前影像AI的持續推進,關鍵在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倫理法規的完善和核心技術的突破。
相關跨國企業的數據科學家胡仲華分享了《人工智能與光子計數CT》,展示了AI影像學輔助工具的創新項目應用案例“基于AI和光子計數CT的冠狀動脈風險篩查模型”,重點展示了該模型在冠狀動脈形態、周圍血管脂肪定量、鈣化定量方面的應用效果。他指出,利用AI可以降低風險和成本,有望應用于體檢篩查。上海市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黃鋼教授在題為《分子影像與診療一體化的機遇與挑戰》的學術報告中,系統闡述了分子影像與診療一體化技術在“精準醫學”時代的核心作用,并強調精準治療技術、智能診療閉環、裝備智能升級、國際協同合作是推動核醫學技術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首家以“健康”命名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醫學院校,上海健康醫學院建設了中國首個AI+影像新醫科專業——智能影像工程,知名專家、學者共同聚焦智能影像和分子靶標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設備研發、臨床轉化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悉,該校率先探索“醫工融合”新路徑,啟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聚焦智能醫工學科領域,尤其是智能醫學與技術學科方向,創新人機協同智能化技術應用,積極打造人機共融與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形成“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在大會期間,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院長李曉歐分別與行業知名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產學雙方將圍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拓展實踐教學資源、聯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本科實踐教育基地,為協同育人注入新的活力。王云龍指出,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與上海健康醫學院保持著緊密合作關系,未來將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共促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