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4日在蓉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若爾蓋專場。若爾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何治呈介紹,該縣藏藥品種取得制劑備案文號160個,其中154種被納入省醫保目錄,藏藥年產量達3萬公斤,藏醫藥(夏薩藏醫藥)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地處川甘交界的若爾蓋縣,不僅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補給區和涵養地,也是藏醫藥文化的重要傳承地。若爾蓋縣藏醫院作為阿壩州藏醫醫療、教學、科研中心,是四川最大的藏藥研究基地,這里有最古老的珍貴藏藥標本,也有最現代的藏藥制劑,擔負著藏醫藥挖掘、整理、繼承弘揚和藏藥開發的重任。
“我們不斷守正創新,讓古老醫學煥發新生機。”何治呈介紹,當地以國家級名老專家旦科的學術經驗為引領,形成了獨特的夏薩醫藥體系。目前,已建成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四川省重點專科1個、州級重點專科1個,形成“院有專科、科有專病、病有專藥”的立體化服務網絡。
在制劑研發方面,若爾蓋縣借助現代制藥工藝,開發出“珍珠七十丸”等仁青系列藏藥10余種、“夏薩 德西丸”等夏薩系列藏藥20余種,以及專科專藥和臨床常用制劑100余種。
人才培養是藏醫藥傳承的關鍵。何治呈介紹,若爾蓋縣采取集中教育培訓、“1+N”傳幫帶等培育機制,先后舉辦培訓班50余期,培育川、甘、青藏醫藥傳承發展人才400余人、藏醫藥工作人員4000余人;建成“全國名老藏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四川中醫藥流派-夏薩流派工作室”等6個研究室;收集并珍藏藏醫傳統外治器械200余件,手繪《四部醫典》彩色唐卡80幅,藏草藥圖300余幅,藏醫經典孤本善本8000余冊。
“藏醫藥的‘根’在傳統,‘路’在創新,‘魂’在為民。”何治呈表示,若爾蓋縣正走出一條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發展之路,讓古老藏醫藥持續守護民眾健康。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