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圖是記錄神經肌肉電活動的檢查方法。臨床上,肌電圖檢查使用特殊的電極(包括貼在皮膚表面的電極和扎入肌肉的針電極),記錄肌肉和神經主動或誘發產生的電信號。通過對這些電信號的分析,專業的肌電圖醫生可以判斷周圍神經系統(包括神經元、神經根、外周神經、神經肌肉連接處和肌肉)有無病變以及病變的具體部位。
肌電圖儀就是用來檢查、分析肌肉靜止或收縮時的電活動,應用電刺激檢查神經、肌肉興奮及傳導功能,是準確診斷周圍神經損傷、脊髓損傷、皮肌炎、肌無力等肌肉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檢查儀器。
肌電圖檢查分為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針極肌電圖檢查、誘發電位檢查。一般需要患者平臥位。神經傳導速度測定需要用電刺激神經,檢查神經傳導功能;針極肌電圖檢查,是用檢查專用的針插入懷疑有問題的肌肉,檢查肌肉的功能。誘發電位檢查是把電極貼在檢查部位,給予患者不同的刺激,如聲、光、圖形、電等,記錄不同波形,用來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
肌電圖檢查是對神經肌肉的檢查,是檢查周圍神經系統功能狀態的主要手段。現已廣泛應用于神經內科、康復科、內分泌、骨科、神經外科及法醫鑒定等,臨床醫生會根據需要進行選擇。那么哪些情況需做肌電圖檢查?
當出現肢體麻木、無力、疼痛、肌肉萎縮、肌肉痙攣、抽搐以及各種肌炎、肌肉疾病或者懷疑運動神經元病、頸椎病、腰椎病、局部神經受壓、重癥肌無力、周圍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綜合癥等疾病,均可通過肌電檢查給出直接或間接的判斷,輔助臨床確診治療。
雖然肌電圖是一項低風險檢查,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做。以下是肌電圖檢查的禁忌癥:
1.出血傾向、血友病、血小板減少、出凝血時間異常;
2.安裝心臟起搏器及植入心律轉復設備或除顫器患者;
3.發熱、皮膚局部感染、水腫明顯者;
4.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不穩定心絞痛及心肺功能不全、休克等患者;
5.癲癇持續狀態;
6.精神異常或不配合的患者。
在做肌電圖檢查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1.檢查時請關手機,建議穿寬松衣服,不需空腹,特別是糖尿病或暈針患者餐后檢查;
2.需要針刺肌電圖患者,在檢查前,常規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評估出血風險;
3.需抽血查肌酸激酶的患者,于檢查前查血,或于檢查2天后檢查;
4.建議最好癥狀出現至少2周后來檢查,針刺肌電圖復查患者,間隔時間需>1月;
5.服用溴比斯的明患者,病情許可下,檢查前停藥16小時以上,再通過肌電圖、誘發電位、神經傳導等檢測人體的神經、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