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4年4月7日,君實生物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拓益?)聯合阿昔替尼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新適應癥上市申請于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這是特瑞普利單抗在中國獲批的第八項適應癥,也是我國首個獲批的腎癌免疫療法。
據了解,PD-1的中文意思是“程序性死亡受體1”,它是單克隆抗體藥物發揮作用的重要靶點之一。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支持下,君實生物自主研發出特瑞普利單抗,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抗PD-1單抗藥物。截至目前,這款國產創新藥已在中國獲批8項適應癥,除了腎細胞癌,還涉及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食管鱗癌、非小細胞肺癌等惡性腫瘤。目前,特瑞普利單抗的6項適應癥已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3年)》,是目錄中唯一用于治療黑色素瘤的抗PD-1單抗藥物。
腎癌是全球泌尿系統第三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腎細胞癌(RCC)占全部腎癌病例的80%~90%。據統計,2022年中國腎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約為7.7萬例和4.6萬例。約三分之一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時已發生腫瘤遠處轉移,而局限性患者接受腎切除術后仍有20-50%出現腫瘤遠處轉移。基于國際轉移性腎細胞癌數據庫聯盟的風險分級,低危、中危和高危的轉移性RCC患者接受抗血管靶向治療的中位總生存期(OS)分別為35.3、16.6和5.4個月。因此,相較于低危患者,中、高危晚期RCC患者對新型治療方案的臨床需求更加迫切。
此次新適應癥的獲批主要基于RENOTORCH研究(NCT04394975)的數據結果。RENOTORCH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開放、陽性藥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黃翼然教授擔任主要研究者,在全國47家臨床中心開展,是我國首個晚期腎癌免疫治療的關鍵Ⅲ期臨床研究。
該研究共隨機入組421例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RCC患者,以1:1隨機分配至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組(n=210)或舒尼替尼組(n=211)接受治療。主要研究終點是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研究者評估的PFS、IRC或研究者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持續時間(DoR)、疾病控制率(DCR)、總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等。
研究數據顯示,與舒尼替尼單藥治療相比,接受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治療可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延長幅度近2倍,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35%。此外,特瑞普利單抗組的客觀緩解率和總緩解率更優,而且緩解持續時間更長,具有明顯的總生存期(OS)獲益趨勢,死亡風險降低39%。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晚期腎癌的治療手段有限,特別是中高危患者的預后十分不理想。”仁濟醫院黃翼然教授表示,“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療法的獲批,填補了中國人群腎癌一線免疫治療空白,將為我國廣大晚期腎癌患者帶來福音。”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特瑞普利單抗去年10月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填補了美國鼻咽癌治療空白。在黏膜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食管癌、小細胞肺癌和鼻咽癌治療上,這款中國創新藥已被FDA授予2項突破性療法認定、1項快速通道認定、1項優先審評認定和5項孤兒藥資格認定,有望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